【钩吻是什么意思】“钩吻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通常用于描述某些植物的特征或特定文化中的象征意义。在不同的语境下,“钩吻”可能有不同的解释,但其核心含义多与“弯曲的嘴”或“勾状的形状”相关。以下是对“钩吻”一词的详细总结。
一、词语解释
“钩吻”字面意思为“弯曲的嘴唇”或“勾状的口部”,常用来形容某些植物的花、茎或果实具有弯曲、勾状的形态。此外,在古代文献中,“钩吻”也指一种有毒植物,因其外形类似毒蛇的嘴巴而得名。
二、常见用法与含义
| 项目 | 内容 |
| 词性 | 名词 |
| 基本含义 | 形容弯曲的嘴或勾状结构 |
| 文化含义 | 在古籍中指一种剧毒植物,又称“断肠草” |
| 用法举例 | “此花钩吻如蛇,不可轻食。” |
| 出处 | 《山海经》、《本草纲目》等古籍 |
三、钩吻的植物学解释
钩吻(学名:Gelsemium elegans),又名断肠草、黄藤、金丝藤等,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植物,属于马钱科。其茎叶含有多种生物碱,误食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。
- 外观特征:
- 茎细长,有卷须
- 叶片对生,卵形
- 花黄色,呈漏斗状
- 果实为蒴果,内含种子
- 毒性:
- 含有钩吻碱、钩吻亭碱等有毒成分
- 食用后可引起呕吐、腹泻、昏迷等症状
- 分布地区:
- 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
四、钩吻的文化象征
在古代文学和民间传说中,“钩吻”常被赋予神秘色彩,象征危险、诱惑或未知的力量。例如:
- 《山海经》中提到“钩吻之草,人食之则死”,强调其毒性。
- 在一些地方传说中,钩吻被视为“妖草”,常出现在神怪故事中。
五、总结
“钩吻”一词既有字面意义,也有文化与植物学上的多重解释。它既可以指代某种植物的形态特征,也可以指代一种具有强烈毒性的植物。了解“钩吻”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籍或接触自然时更加谨慎与准确。
| 项目 | 总结 |
| 定义 | 弯曲的嘴或勾状结构;一种有毒植物 |
| 植物学 | 钩吻属植物,具毒性 |
| 文化 | 多用于警示或象征危险 |
| 注意事项 | 不可随意食用,避免中毒 |
如需进一步了解钩吻的药用价值或毒性研究,建议参考专业植物学资料或咨询相关专家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