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贴里和曳撒的区别】“贴里”与“曳撒”是元代服饰中的两种重要服装,它们在形制、用途、材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。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,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元代的服饰文化及其历史背景。
一、
“贴里”是一种紧身长袍,多用于贵族或官员日常穿着,具有一定的礼仪性,但不如正式礼服庄重。“曳撒”则是一种宽袖长袍,常用于正式场合或宫廷活动,其设计更为华丽,象征身份地位较高。
两者在结构上也有明显差异:贴里通常为上下连体,腰部收紧;而曳撒则是上衣下裳分开,裙摆宽大,行走时拖地,因此得名“曳撒”。
此外,材质和装饰方面也有所不同。贴里多以丝绸、锦缎为主,颜色较为朴素;而曳撒则多用贵重面料,并配有丰富的刺绣和装饰,彰显尊贵。
二、表格对比
| 项目 | 贴里 | 曳撒 |
| 定义 | 紧身长袍,多为日常穿着 | 宽袖长袍,多用于正式场合 |
| 形制 | 上下连体,腰部收紧 | 上衣下裳分开,裙摆宽大 |
| 用途 | 日常、礼仪性 | 正式、宫廷、礼仪性 |
| 材质 | 丝绸、锦缎,颜色较朴素 | 贵重面料,装饰丰富 |
| 装饰 | 较简单 | 刺绣精美,色彩鲜艳 |
| 象征意义 | 表示身份,但非最高等级 | 象征高贵,多为贵族或官员使用 |
| 历史背景 | 元代常见服饰之一 | 元代宫廷及贵族常用服饰 |
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,“贴里”与“曳撒”虽同属元代服饰,但在用途、形制、装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。理解这些差异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元代社会的服饰制度与文化风貌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