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千里家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,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】这首诗出自清代宰相张英之手,讲述了一个关于谦让与智慧的故事。相传张英的家人因宅基地与邻居发生争执,写信向张英求助。张英回信中写下这四句诗,劝家人退让三尺,最终两家和解,邻里和睦。此诗虽短,却蕴含深意,传递出“忍一时风平浪静,退一步海阔天空”的处世哲学。
一、诗歌
项目 | 内容 |
诗句来源 | 清代张英所作 |
背景故事 | 家人因宅基地与邻居争执,张英以诗劝和 |
核心思想 | 谦让、宽容、不计较得失 |
主题意义 | 强调退让的重要性,体现古人处世智慧 |
二、诗歌解析
1. “千里家书只为墙”
意指远隔千里的家人只为了一个围墙的问题而写信求助,说明事情虽小,但关系到家庭和睦,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土地、房产的重视。
2. “让他三尺又何妨”
这是整首诗的核心,也是张英的智慧所在。他并不因为自己地位显赫而要求对方让步,反而主动提出退让,体现出一种宽广胸怀和高瞻远瞩。
3. “万里长城今犹在”
长城是古代中国的象征,历经风雨依然屹立,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无情。
4. “不见当年秦始皇”
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,曾统一六国,修建长城,但他早已不在人世。这句话意味深长,强调即使再强大的权力和成就,也终将随时间消逝。
三、现实启示
方面 | 启示 |
人际关系 | 在冲突中保持冷静,学会退让,有助于维护和谐关系 |
个人修养 | 宽容是一种美德,能让人更成熟、更有智慧 |
历史观 | 权力和荣耀终会过去,唯有德行与智慧可以流传后世 |
四、结语
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,却道出了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。它不仅是对当时家庭矛盾的化解之道,更是对现代人处理人际关系、面对纷争时的一种启示。真正的强者不是争强好胜,而是懂得何时该退让、何时该坚持。正如诗中所说:“让他三尺又何妨”,有时候,退一步,才能赢得更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