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精选资讯 > 严选问答 >

古时候的三更指的是几点

2025-09-10 11:28:04

问题描述:

古时候的三更指的是几点,真的急需答案,求回复求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0 11:28:04

古时候的三更指的是几点】在中国古代,时间的划分与现代有所不同。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,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。在这样的时间体系下,“三更”是一个常见的说法,常用于夜间计时和文学作品中。那么,古时候的“三更”到底指的是几点呢?下面我们进行详细总结。

一、古代时间划分简介

古代的时间单位主要有“时辰”和“更”。其中:

- 时辰:一天分为12个时辰,每个时辰为2小时。

- 更:古代夜间计时单位,一昼夜共分为五更,每更约1.5小时(即90分钟)。

二、“三更”具体时间解析

根据传统时间划分方式,“三更”是夜晚的第三个时段,通常出现在午夜前后。以下是具体的对应关系:

更数 时间段(现代时间) 对应时辰
一更 19:00 - 20:30 亥时
二更 20:30 - 22:00 子时
三更 22:00 - 23:30 子时
四更 23:30 - 01:00 丑时
五更 01:00 - 02:30 丑时

从上表可以看出,“三更”大致对应的是晚上10点到11点半之间,属于子时的后半段。

三、为什么会有“三更”的说法?

在古代,尤其是民间,人们通过敲更鼓来报时,称为“打更”。一更到五更依次敲响,以提醒人们时间的变化。三更时分,正是夜深人静、万籁俱寂的时候,因此也常被用来描写深夜的氛围。

此外,在文学作品中,“三更”也常用来象征孤独、思念或神秘感,如《红楼梦》《聊斋志异》等作品中都有相关描写。

四、总结

古时候的“三更”指的是晚上10点到11点半之间,属于子时的后半段。它是中国古代时间划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不仅用于日常计时,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,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。

注:由于古代时间制度因朝代和地域略有差异,以上时间仅供参考,实际应用中可能有所变化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