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,杜甫的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。其中,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这句诗以其深刻的对比和强烈的批判力,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。然而,这仅仅只是整首诗的一部分,完整的四句又是怎样的呢?
原诗如下:
朱门酒肉臭,
路有冻死骨。
荣枯咫尺异,
惆怅难再述。
这四句诗通过鲜明的对比,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。第一句“朱门酒肉臭”,描绘了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,酒肉飘香,但这种香气却带着腐朽的气息。第二句“路有冻死骨”,则将目光转向了贫苦百姓,他们在寒冷的路边悲惨地死去,尸骨暴露。这两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,凸显出社会的不公。
第三句“荣枯咫尺异”,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,指出富贵与贫困之间的差距之大,仿佛就在一墙之隔。最后一句“惆怅难再述”,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和深深的忧虑。
杜甫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,将这一社会现实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,更是历史的镜子,让我们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。通过这短短的四句诗,我们看到了杜甫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,也感受到了他对社会正义的不懈追求。